根據統計:三分之二的非創傷截肢是因為糖尿病所造成。其中,85%的糖尿病截肢是因為足部潰瘍感染引起。

基本上,因病變所引起的糖尿病足有四種

1.心血管病變: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循環不良,故位於人體末稍部位的足部傷口容易破皮、發爛。

2.感覺神經病變:因為感覺神經受損,所以當外來刺激碰觸糖尿病患者時,常會麻木、麻痺而不自覺,一旦有傷口,也往往因為不感覺痛,所以容易忽略治療而讓傷口更加嚴重。

3.自律神經病變:這是最容易被輕忽的一種。自律神經主要是控制人體血管的收縮放鬆、流汗和皮膚油脂分泌,故當自律神經病變受損時,人體對外在環境的變化,特別是溫度的感知力會降低,所以皮膚容易乾裂、局部也容易血液循環不良缺氧而淤青。

4.運動神經病變:當糖尿病患者運動神經被侵犯時,容易出現爪狀足、肌腱軟股關節萎縮等症狀,腳的壓力點也因此隨之改變,許多原本不該突出的地方會突出,長久下來,不正常的壓力點就容易受傷、潰爛。

以糖尿病人常不自知的交感神經病變來說,會導致足部的汗液分泌不足,皮膚容易乾燥、龜裂,如加上下列三種情形,則極易導致足底潰傷: 

1.選擇過緊的鞋子,導致足部血液循環不良。 

2.因赤足或鞋底材質不良,而被磨傷。 

3.若合併有感覺神經病變。對疼痛感覺較不敏銳,走路過多使足部組織腫脹,但仍不覺得酸痛,而持續走路未休息,很容易導致足底潰傷。 

*糖尿病患由於本身血液循環較差,對細菌得抵抗力較弱,組織內的糖分又較正常人來的高,一個小小的傷口,就可能成為細菌孽生的溫床,使傷口癒合不佳或演變成慢性潰傷狀態。若感染無法獲得有效的控制,即可能因而走上截肢的命運,而終身殘廢。 

*若是一雙不合腳的鞋子,可能讓糖尿病患者足部受到相當大的傷害。例如試穿時,必須同時兼顧鞋長、鞋寬及鞋身三個部分,糖尿病患者因感覺神經較遲鈍,試鞋時即使相當緊,仍覺得鬆,而可能買到一雙太緊的鞋,造成足部循環不良及組織過度壓迫,此時宜用手指輕壓鞋尖,看看是否仍有半公分左右的空間。

*相反地,如果買到一雙太大的鞋,走路時腳在鞋子內滑動,易造成過度摩擦而傷到皮膚。

*如果足部變形嚴重,必須依個人腳形打模,以特殊透氣,柔軟的材質,訂做全觸式鞋墊,提供相當保護。

*外出前,糖尿病患者務必先檢查鞋襪,才能安心穿上,襪子不可有脫線或破損,其次檢查鞋子內部,看看是否有局部變形、鞋釘外露、縫合處併裂或者有異物,鞋墊是否過度磨損或脫位。外出時必須著襪,襪子以白色為佳,每晚回家後先檢查襪子,如果上面有黃色或紅色污點,表示可能有破裂傷口,其次檢查腳部,仔細看看是否有水泡、傷口、皮膚發紅、或長繭的現象,腳趾是否有皮膚變厚,趾間是否有發爛得情形及指甲過長的現象。 

*另外,居家時室內須準備兩雙拖鞋,一雙在客廳及臥房內使用;另一雙則上浴廁專用。後者必須是遇水仍有止滑效果。

*剛穿新鞋。原則上第一個星期內,每天不宜穿超過兩個鐘頭

*最後,必須牢記的是:在任何情況下,絕對不可赤足走路,即使襪子或地毯,也不能提供適當保護;一般人最容易在自認安全情況下,被尖銳物所刺傷,而演化成足底潰傷的狀態。

截肢 

結論

如何選一雙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鞋:

鞋型部分

1.鞋底夠寬大

2.鞋頭夠大但不宜過度寬鬆,太多虛位,容易滑脫,產生活塞效應,令腳跟磨損

鞋材部分

1.非刺激抗敏感性鞋材

2.柔軟有彈性

3.輕量化減輕負擔

4.保暖

5.不易變形

6.防滑

7.不藏污垢且易清洗

尺寸部分

1.試穿時尺寸大小最好能一目了然

2.兩足的大小通常會有少許差異,所以要按照較大一邊的尺碼選擇鞋子

3.黃昏或晚上時是腳一天中最大的,應在那個時候選購鞋子 

4.站立時足部較長,因此試穿鞋子時要嘗試站立。

5.若鞋子不完全合乎標準,便不應購買,不要以為日後會變得合穿

6.選擇適應期短的鞋

Duflex_wshoe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SC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